硕士学科
0814 土木工程
2022年03月18日(浏览次数:)

一、概况

本学科归属于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科是我校传统优势学科,其前身是1951年成立的绥远省高级工业学校的土木科。195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1年获批岩土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批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结构工程二级学科现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依托该学科建设的土木工程专业分别于2012年和2017年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和认证,并于2020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学科已累计培养硕士生1000余人,成为祖国北疆重要的基本建设人才培养基地。

二、定位与目标

本学科本着“立足内蒙古,面向内蒙古,辐射全国”的发展定位原则,紧密围绕自治区及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土木工程行业问题展开科研攻关,解决地区建设中的实际工程问题,加大科技成果服务社会的力度,为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继续保持学科在自治区内的领先优势,逐步扩大学科在西部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到2025年前后建成全国少数民族地区一流学科。

三、优势与特色

学科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校友遍布内蒙古自治区以至全国各地,为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科发挥地区民族特色和学科优势,为蒙古国培养了一定数量的研究生,促进了中蒙两国文化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近年来,学科人才队伍建设效果明显,导师队伍逐步壮大,素质逐年提高。目前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内蒙古突出贡献专家3人和草原英才13人。学科抓住西部大开发及自治区区域经济发展机遇,依托内蒙古自治区土木工程结构与力学重点实验室,针对自治区寒、旱、风沙侵蚀、盐渍腐蚀以及能源丰富等地域环境特点与优势展开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且有效实现了社会转化。近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4项,承担国家基金项目24项,省部级重大专项6项,项目总经费近亿元。本学科在西部地区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区域适应性路面材料设计方法及固废循环利用关键技术、区域性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农牧区既有建筑更新改造等方面取得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成果,在内蒙古省际大通道、扶贫攻坚、内蒙古文创园等重大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拥有土木工程结构与力学重点实验室、生态型建筑材料与装配式结构工程研究中心、建筑检测鉴定与安全评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省部级平台,拥有矿物固废制备低热混凝土研究与实践创新人才团队等多个产业创新人才团队,实验设备总值6000余万元,为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条件。

四、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领域内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方法,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发展潜力,能应用学科知识解决地区实际工程问题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思政教育与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自然观。通过组织活动、参与比赛等,帮助学生树立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进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通过学术交流、专题研讨、合作研究、实践训练、课题参与、创新竞赛、论文写作等环节,培养研究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吃苦耐劳的精神及交流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发现、质疑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同时,加强研究生培养各环节的管理,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并持续运行监督制度,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五、学科方向设置

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下设7个学科方向:

1.岩土工程

研究岩石和土的工程性质,评价场地自然灾害,建(构)筑物地基基础的设计、施工、检测和监测,边坡、挡土结构、堤坝等土工构筑物稳定性。研究范围包括理论和数值模拟、土的本构、室内试验、现场检测和监测,以及土工构筑物的设计与施工。

2.结构工程

研究结构体系的选型、力学分析、设计理论和建造技术,通过运用基本的数学力学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创造性地使用建筑材料和结构形式,使工程结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地满足各种功能要求,包括工程结构设计理论及应用、工程结构抗震理论、工程结构及材料耐久性、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及应用等研究方向。

3.市政工程

研究水社会循环过程中的水质科学问题与保障技术,包括城市水资源工程理论与技术,水质工程科学与技术,建筑给排水理论与技术,水工程材料,水质监测方法等。围绕区域水环境特点,为解决地区水污染及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防治、水质安全保障、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置与利用等问题,实现水的良性社会循环,设置水处理新技术、水环境质量改善与生态修复、污水及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等研究方向。

4.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

研究用合理的能源形式和最少的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的基础上,营造人类生活健康舒适和生产工艺要求的环境等有关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学科。主要包括民用与工业建筑、运载工具、人工气候室及农业设施中的热湿环境、洁净度及空气质量的控制,为实现此环境的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等人工环境控制设备系统,与之相应的冷热源及能源转换设备,以及燃气、蒸汽与冷热水输送系统。

5.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通过综合应用土木工程和其它学科的理论与技术,建立与发展能够提高土木工程结构和工程系统抵御人为和自然灾害能力的科学理论、设计方法和工程技术。主要研究各种重大灾害的成灾模式、破坏作用和毁损效应,发展和完善工程结构防灾设计理论和方法,积极适应并服务于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

6.土木工程材料

追踪土木工程材料最新发展前沿,掌握我国尤其是西部地区应用现代土木工程材料过程中所呈现的诸多特点,系统研究土木工程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将材料组合技术与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推动传统材料的技术升级,开发新品种、新功能、新特性的高级土木工程材料,满足行业和社会的需求。

7.地下工程与地质技术

研究地下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及解决与之有关的地质问题。主要解决地下工程中的岩土力学、地下结构抗震、地下结构耐久性等问题;采矿工程中的矿山压力及控制、矿井灾害防治、绿色开采方法问题;地质工程中的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制约的关系、地质灾害问题。

六、国内外影响

本学科培养出一大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在全国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多年来坚持国际化办学,通过学历教育、交换培养、短期培训等为蒙古国、巴基斯坦、老挝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专业技术人才100余人。为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和北疆稳定做出重要贡献。

学科骨干教师在自治区行业发展规划、地方行业标准制定、规范宣贯、工程安全评价等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部分教师担任《建筑材料学报》、《岩土工程学报》、《空间结构》和《实验力学》等期刊的审稿人,部分骨干教师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议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学位论文评议专家。骨干教师李驰教授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现任国际土力学学会会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分会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环境岩土工程分会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地基处理分会理事;骨干教师郝贠洪教授为内蒙古草原英才、内蒙古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内蒙古建筑检测鉴定与安全评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现任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安全性评价评审专家、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工程质量鉴定专家、呼和浩特市消防支队特聘消防与应急救援专家;骨干教师刘曙光教授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内蒙古突出贡献专家,内蒙古“草原英才”创新人才团队负责人;骨干教师石东升教授为日本建筑学会正会员,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内蒙古草原英才;骨干教师马广兴教授现任内蒙古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内蒙古暖通学会副秘书长。李驰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在区域性特殊土的地基处理方面、刘曙光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在PVA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性能及工程应用方面的研究水平位居自治区前列,郝贠洪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在工程结构与材料受风沙侵蚀损伤、灾变机理与防护关键技术方面的研究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关闭窗口
内蒙古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版权所有
学校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爱民街49号 邮编:010051
您好,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的人!
联系邮箱:yjsy325@imut.edu.c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