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科归属于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本学科是在“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校在自治区最早获批环境工程专业,2000年开始本科招生,2006年获批环境工程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2019年获批资源与环境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020年获批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经过多年建设,拥有“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自治区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稀土功能材料和催化材料设计与模拟”等省级重点实验室,获批“村镇污水低碳处理技术研发与应用创新人才团队”等,获得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环保专业人才。
一、学科定位与目标
以内蒙古自治区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生态安全屏障为目标,针对工业生产面临的“三废”污染问题,在污染物控制技术与工程、环境生物技术与应用、环境材料等方面,发挥高等学校的科研和人才优势,研究人类与环境的发展规律,调控二者之间的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过程,寻求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认识社会、经济与环境三者之间协调发展的基本规律并构建调控方法,促进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处,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
二、学科优势与特色
本学科以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生态安全屏障为目标,以内蒙古能源开发及化工生产等过程中面临的生态修复和环境污染问题为导向,紧跟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定位,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统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关系,努力探索符合战略定位的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学科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学科方向注重污染治理与废弃物高值化利用有机结合,形成工业环境污染控制与资源化领域的学科特色,产出了系列科研成果。有机废物高值化利用、新菌种转化与重离子诱变等多项科技成果已在企业转化应用,污水处理及新型膜材料已经形成国家标准。拥有民族地区一流的师资队伍,全国模范教师1人,草原英才团队1个,草原英才2人。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近5年科研经费5000余万元。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的深入和学科方法论的创新,学科内涵日趋丰富和完善,本学科的研究领域不断深化与拓展,在学术前沿性、交叉融合性、发展成长性等方面仍在不断探索及前行。
三、人才培养与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的硕士研究生。能够根据生态破坏及污染物特征,通过各种工程手段修复生态及控制环境污染源,采用近自然、物理、化学、生物等对污染物进行综合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改善和保护环境质量,在生态环境修复、污染物控制技术与工程、环境生物技术与应用、环境材料等方面,培养具有认识和解决复杂环境问题初步能力,能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从事专门技术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四、学科方向设置
1.污染物控制技术与工程:以环境化学、水污染控制科学、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理论和大气污染控制科学为基础,研究工业污水和工业给水的生物、化学或物理处理,固体废弃物高附加值利用,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转化和降解的化学过程,污染物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及预测等。
2.环境材料:以环境化学等基本理论为基础,以材料制备、使用、再生或废弃过程中,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为目标,主要研究具有特定功能的光催化材料、自然界微生物分解或自动降解材料的结构和性质等。
3.环境生物技术与应用:以环境化学和环境生物学为基础,研究环境生物监测技术与应用,环境生物修复技术,环境生物对污染物的控制与转化,环境生物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等。
五、国内外影响
本学科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具有科研能力和专门技术工作的高层次人才,所培养的研究生绝大多数工作在环保第一线,涌现出了一批行业“先进工作者”“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和“优秀工作标兵”等优秀校友,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建设了一支学术思想端正、治学严谨、知识结构合理的学术骨干队伍。一批教授兼任SCI、EI 等学术期刊编委和审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内蒙古气候政策研究院理事会理事、内蒙古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及理事等。获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一、三等奖各1 项、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1 项,入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内蒙古“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草原英才”工程4人次。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其中100余篇被SCI、EI 等三大检索收录,申请国家专利20件,出版《电厂水处理技术》《环境噪声控制工程》等教材3 部、《Modification and Preparation of Membrane in Supercritical CarbonDioxide》等专著多部。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开展广泛交流合作。20多批(次)师生参加“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Mechatronics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IALE WorldCongress”及“中国环境科学学术年会”等学术会议,邀请院士、长江学者、杰青等知名学者到校做学术讲座,扩大了学科影响力。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国家自然基金、内蒙古重大科技专项等各类横纵向项目100余项。